学院首页
传承劳模精神 谱写时代新篇——学院师生前往山西平顺西沟开展“七十五载奋进路 三农巨变谱新篇”党员示范培育工程专项行动
2024-11-02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在祖国大地上厚植爱农情怀、贡献青春力量,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36365线路检测中心组织学院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党员前往全国各地开展“卓越三农·先锋——习近平总书记乡村足迹寻访”实践活动暨“七十五载奋进路 三农巨变谱新篇”党员示范培育工程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培育行动”),传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攻坚克难、勇于开拓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看“三农”发展、“三农”面貌、“三农”成就,奋力成长为“一懂两爱”的新“三农”人。
山西省平顺县是著名的“劳模之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先后成长起120多位省部级以上劳模,而该县西沟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涌现出著名全国劳模李顺达、郭玉恩、申纪兰,是著名“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名著《三里湾》的创作地。
10月25日至28日,36365线路检测中心仝志辉教授带领8名学生赴平顺县西沟乡开展培育行动,并就三里湾村“郭玉恩五一农业生产合作社”,西沟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伟大成就开展深入研究,在接受党性教育的同时,为弘扬平顺县农业合作化光辉历史、探索乡村文化建设和红色文旅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人大智慧。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一进去郭老先生的家,一股上个世纪的气象就扑面而来——庄严的毛主席画像、满墙的荣誉奖牌,这些景象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那个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年代,让我们更能体会郭老先生讲述的奋斗故事背后的力量。”实践团成员何世舟说。
实践团首先在三里湾村展开了系列学习活动。同学们走进三里湾村村史馆、赵树理故居等地,观看和查阅集体化时代关于郭玉恩合作社的珍贵历史档案,并进行了集中讨论。随后,大家在村庄内围绕乡村发展、乡村文化建设、集体化时代和生产合作社等主题进行采访调研,并慰问了成立于1951年的川底农业生产合作社老社员郭德考同志。
实践团来到西沟村,在太行干部学院(西沟分院)、劳模精神展览馆、西沟展览馆和李顺达故居接受劳模精神教育培训。在劳模精神展览馆,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深情回忆了申纪兰主任生前心系西沟、为民奉献的工作场景,阐发了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分享了西沟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和未来规划。申纪兰同志身上坚定的政治立场、心系人民群众的公仆情怀以及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打动着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
体验耕读研学,感受劳模精神
“在这次难得的实践经历中,通过参与农作物采收活动,我切身体验了老区人民农业生产的不易,明白了小型机械在山区农业中的重要性,也更深层次理解了平顺县委组织部、村集体为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做出的务实举措。”实践团成员魏子越谈到。
在平顺县委组织部派驻三里湾村工作队潞党参种植试验田,实践团全体成员与帮扶单位、村委及当地村民一起进行潞党参采收劳作,并详细了解了当地潞党参的种植情况与产业发展现状。
“上地一条龙,干活一窝蜂”是实践团的同学们对此次活动的真实感受。“我们在地里各干各的,有的耙地,有的捡党参,还有的找不到工具只能在旁边站着,整体效率比较低。”参与活动的王洋洋同学回忆说,“后来,我们在反思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集体化时期郭玉恩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人们分工协作、提产增效的智慧与不易。”
深入对接合作,积极建言献策
“如何将西沟乡三里湾村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曾构思建立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纪念馆,刚才我也看到县委组织部正在谋划用‘话剧’形式展现当年的历史,我觉得这些都很有意义。”仝志辉教授在座谈会上说道。
中国人民大学实践团与三里湾村党支部以“深化校地合作,携手共谋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支部共建活动。在共建座谈会上,双方就三里湾村曾经的辉煌、发展中遭遇的困境和改革路径的探索展开了讨论。实践团的同学们也从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发展的作用、集体化时代劳模的作用、档案内容对自己的思想修养的启发等方面分享了实践感悟,并与村党支部的老党员同志进行了交流,与县委组织部帮扶工作队、村党支部就三里湾档案挖掘、文化兴村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50年代的川底乡有着多样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如快板、短剧、秧歌,还有人们扮演的旱船、竹马等,参加表演活动的上至六十岁的老人,下至八九岁的儿童。”王彦同学分享道,“阅读这些档案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活动期间,实践团还来到平顺县档案馆,了解平顺县革命历史及革命文物保护和农村档案发展情况,并与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召开联合召开“档案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座谈会,共同探讨档案服务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新思路。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这是领袖的殷殷嘱托,更是我们前行的航标。随着航班起飞,中国人民大学农发学子带着平顺的故事和老区人民对未来的憧憬再次启程,更期待将人大智慧同劳模精神相结合,在中国大地上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业绩。